青岛平台思维下的强轨道交通产业:3年后产值将破1300亿

时间:2019-07-16阅读人数:4362人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是以轨道交通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园区,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推动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也落户在此。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已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在轨道交通车辆、关键系统设备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19年7月12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发展研讨会在青岛市城阳区召开,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新动能处处长、博士邹士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所长何颖,中国开发区协会副会长张召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胜光等重量级嘉宾汇聚一堂,就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创新中心建设、园区机制体制改革、区域投融资等议题出谋献策,用官、产、学、研、金等多方智慧照亮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跳跃式发展的道路。

    据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副主任刘青梅介绍,今年以来,城阳区认真落实省委“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和市委“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的要求,学深圳、赶深圳,扎实推进阳光城阳建设,加快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升级、推进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抢抓高速磁浮产业发展重大机遇,全面发起抢占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高地攻势,以高水平的“双招双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品质活力胶州湾北岸中心区,在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中展现城阳担当。

    轨道交通是社会的生命线工程。据悉,位于城阳区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是国内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轨道交通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生产的动车占全国运营动车组60%的份额,城轨地铁车辆占25%的份额,区域内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以及中车四方股份、四方研究所、中车四方有限、青岛四方庞巴迪等轨道交通核心企业。2018年,全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完成产值850亿元,预计到2022年突破1300亿元,本地配套率也将从2020年的48%提高到2022年的60%以上。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高铁已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从这个角度看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发展任重道远,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影响世界,其重大价值也是不言而喻。此次研讨可以聚集多方智慧,助力示范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会议首先就《城阳区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高地作战方案(2019—2022年)》进行研讨。“强、新、实”,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所长何颖用这三个字概括了她的感受,这也是与会专家对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普遍印象。中国开发区协会副会长张召堂称:“青岛做这个示范区有先见、很及时,且客观条件成熟。”

    现场各方也就作战方案的完善展开了研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新动能处处长邹士年表示,从“规划方案”到“作战方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技术支持、政策保障的基础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可以从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产业生态、做好产业精品、加强产业融合四个维度进一步完善。

    示范区内的相关企业代表称,本次研讨会采用平台化的方式,既有轨道交通行业的专业人士,又有创新中心、区域投融资开发、体制机制改革等跨界代表,来自不同领域的一线实践案例和经验激发了新的头脑风暴,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了高度跨界、高度可行的有效建议。

    据了解,示范区除了中车四方这样全球引领的企业,也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布局,这是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层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国家工程。对于创新中心这个重要板块,现场专业领域的代表各抒己见,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顾玲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张秀英分别分享了上海科创中心、北京中关村创新发展的经验。

    邹士年认为,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载体很好、主题也很好,接下来可以探索平台发展的新模式,轨道交通现有很多高新技术可以探索市场化应用,借助平台用现有技术去创造溢出效应。

    此外,大岳咨询总咨询师何涛等投融资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就区域投融资开发、体制机制改革等课题进行了分享,启发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发展的新思路。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像硅谷等传统产业园区是在物理场所内做本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而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超越了物理园区的概念,是在用平台的方式做基于本产业又超越本产业的大范围的跨产业的范围经济性,其主要的创新方式是将轨道交通大规模、系统化的产业技术存量与社会创新进行对接,让轨道交通技术产生新的大规模的社会化裂变,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超前的。